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2日訊(記者 王軼辰)十年前,我國所有的適齡孩童還沒有一輛專業的校車可坐,從2012年起,隨著我國第一部《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的出臺,我國校車產業快速崛起,銷量陡增。但出人意料的是,這種良好的態勢沒能延續,近兩年校車市場呈現出下降勢頭。專家表示,在沒有進一步政策出臺的情況下,2017年中國校車銷量仍會處于下降趨勢。校車安全事關重大,需要政府進一步提升支持力度。
2012年,受益于政策利好,中國校車行業迎來“井噴式”發展,當年5米以上的校車銷售2.5萬輛,共有31家客車企業涉及校車業務;2013年,校車市場銷量進一步增長到近3萬輛。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山東、安徽等省份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校車運營體系,校車運營企業實現了盈利。北京、貴州等地也陸續成立了校車公司。
新的校車標準出臺后,也極大促進了校車行業的轉型升級,一些國內龍頭車企的優質校車逐漸占據市場。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校車銷售管理部部長鄒美坤透露,截至12月,宇通校車2017年的銷量達到9000輛左右,市場占比40%以上,幾乎全國每兩輛校車就有一臺是宇通生產的。近日,宇通還發布了第三代校車,將校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又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雖然校車產業蓬勃發展,但僅起步短短5年的校車市場增速卻在悄悄放緩。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校車銷量僅2.3萬輛,比之前大幅下滑;據預測,2017年,我國校車市場銷量還會下降10%。由于市場銷量持續下降,生產企業也由2012年的31家縮減至23家,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校車生產企業可能會進一步縮減到10家以內。
銷量下滑的背后,是校車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的舉步維艱。《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校車市場發展最好的廣東、湖南、湖北、河南、山東、安徽等六個省份的校車保有量占比竟超過全國的60%,其它省份的發展十分滯后。
中國公路學會客車分會副秘書長佘振清表示,盡管校車市場需求也是剛性的,但沒有多少鼓勵政策,反而限制了其發展。據悉,相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多種補貼,我國目前對校車的補貼少之又少,只有極少數地方出臺了購車和運營補貼政策。
“缺少補貼是影響推廣的重要因素。”鄒美坤告訴記者,宇通校車的質量沒有任何問題,運營公司也非常愿意使用,但是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市場購買意愿不強。如果能解決補貼問題,可以加快推廣。
校車使用率低、運營成本高是推廣難的另一大因素。鄒美坤說,一些地方不愿用校車的原因是,在空閑時間無法挪作其他用途,購買普通客車或者其他車輛作校車的現象盛行,擠占了專業校車的市場。
對于此前出名的“德清模式”,鄒美坤表示,德清完全由政府主導、政府出資,來提供校車服務,這種模式很有效,但是德清經濟較為發達,如果放在全國推廣,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這種實力,市場需要的是能夠適應全國情況的模式。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校車公司可以通過優化線路,提供多種服務(比如錯峰接送、組織春游等),把校車利用密度提升起來。“校車其實是很好的‘第二課堂’。”
據測算,如果全中國適齡孩童都坐上校車,中國校車需求量在80萬至120萬輛,目前市場保有量14萬輛,還存在巨大的缺口。“而且校車還需要更新換代,前期的車質量較差,未來如果校車市場良性發展,每年有8至10萬輛更新量,如果國家有強力的政策支持,發展會非常快。”鄒美坤坦言。
(責任編輯:郭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