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國內、外雙循環的市場基本特征場,謀求商用車行業更大的發展:內循環是新發展格局下商用車企業必須重視和適應的新業態;而外資看好中國市場,本土企業強化國際競爭力,這一“內”一“外”相互碰撞與促進,競爭與融合,將促進我國商用車未來的布局謀篇。
備受業界關注的第五屆廣州國際商用車展如期開幕。多家商用車企業悉數登場,并帶來旗下的重磅產品與最新技術,展示各自的發展動能。為此經濟日報-中國商用汽車網結合本屆廣州商用車展通過市場現狀、產品技術、未來發展三方面,探究“向新而行”的商用車市場,今日推出第三篇《向新而行 商用車“內外兼修”布局謀篇》。
商用車被稱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今年年初的疫情導致整個汽車行業全線走低,相比之下,商用車市場率先吹響恢復的號角。這其中,有“臘月三十”接到工信部負壓救護車生產任務的上汽大通、江鈴福特、福田汽車,也有參與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建設的各類重型卡車。而在疫情防控初期,各類防疫和生活物資的運輸同樣離不開商用車的身影。
在近期舉辦的廣州商用車展及同期論壇上,面向行業未來的發展,企業代表和專家共同討論:堅持國內、外雙循環的市場基本特征場,謀求商用車行業更大的發展:內循環是新發展格局下商用車企業必須重視和適應的新業態;而外資看好中國市場,本土企業強化國際競爭力,這一“內”一“外”相互碰撞與促進,競爭與融合,將促進我國商用車未來的布局謀篇。
商用車行業升級與競爭遠未結束
在今年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制后,國家多項利好政策惠及商用車行業,大量基礎設施建設上馬,“雙循環”有效刺激消費市場,電商快遞的增量直接助推了快遞物流市場的用車需求、而一系列“放管服”改革以及限高設施的整治,也都在為全行業持續發展減少阻礙。
內循環是新發展格局下商用車企業必須重視和適應的新業態,中集車輛CEO兼總裁李貴平在2020第五屆廣州商用車展上表示,內循環經濟必須是企業做足功課,提供優質的產品、調動國內消費、帶動產業鏈發展,這樣內循環經濟才能活躍起來,加快發展。如果行業行業有劣質低價的產品,那么內循環就調動不起來;其次,一定要具備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公平及規范化的市場;第三,企業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研發能力,研發高技術產品的能力。否則滿足不了國內排放升級需求,被國外產品替代。
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在“2020中國商用車新生態高峰論壇”上表示,繁榮之時更應保持清醒的危機意識,當下,國際政治和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仍未消除,銷量增長和效益增長不成比例的頑疾沒有消除,中國商用車的轉型升級和殘酷的競爭遠沒有結束。
王俠強調,不斷加嚴的環保門檻和安全門檻將繼續推動產品技術和品質升級。同時,智能化、網聯化將為中國商用車企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提供技術提升、價值提升和效率提升的新通道。而運力平臺的崛起將帶來更加快捷、智能、安全的物流運輸,新的雙循環格局下,要善于挖掘國內大循環的新機遇,及時把握新老基建給商用車帶來的新需求,并關注國內國際雙循環如何相互促進的問題,提防重回產能過剩、價格戰和惡行競爭的老路。
而李貴平認為,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化布局整體產生很大變化,在全球供應鏈整合以及國際市場的銷售和業務拓展上,均需要換一套思路來應對。
李貴平分析,目前在半掛車和冷藏廂式車行業,國內市場潛力還遠未發掘完畢。目前行業仍會遇到市場監管不嚴格、不符合生產標準的小型作坊密布,劣幣驅逐良幣等問題。中集車輛通過堅持自身標準與原則,可以幫助建立和規范行業市場規則,使行業更加健康的運轉,并著力更加深耕國內的市場。
商用車企業內外兼修創新未來
前兩年,商用車銷量大漲,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國家發改委宣布自2020年起,外資商用車企業股比限制放開。到2019年底,曾用名四川現代的合資企業宣布將通過股份購入的方式成為現代汽車獨資的商用車企業。這是我國相關政策調整后,首個宣布獨資的商用車企業。
就在今年11月底,瑞典商用車制造商斯堪尼亞將在江蘇如皋啟動生產基地建設,成為政策開放后,通過實際投資方式設立公司并且直接建廠的外資商用車企業。另外,同樣來自瑞典的沃爾沃卡車在多地再度布點,并聯合經銷商集團共同織密已有的經銷與服務網絡,并開展更多更廣的業務范疇。
外資企業躍躍欲試,充分說明看好中國市場。國內本土企業又將目光投向何處?除了前面提到的陜汽重卡,一汽解放也在車展現場發布了新車和新技術。值得注意的是,解放動力發布的“超低排放”柴油機技術,據了解,是解放動力圍繞全球最嚴苛的美國加州內燃機法規標準研發的成就,NOx排放比國六降低了95%,其排放NOx排放濃度平均值低于環境中NO2濃度,達到超低排放的高標準,對于進軍國際市場,中國商用車企業已開始謀劃。
同樣,我國專用車行業頭部企業中集車輛正進一步落實全球布局的本地化。堅定“跨洋經營、當地制造”的方針,在中集車輛集團本部輸出技術以及資本,同時在國外當地設立公司,通過本土化的運營,避免一些當地法規的限制,更大的賦能中資公司的中資在全球生根發芽。
外資看好中國市場,本土企業強化自身能力,這一“內”一“外”相互碰撞與促進,競爭與融合,將成為我國商用車行業未來開啟新篇章的又一思路。(經濟日報-中國商用汽車網 馬瀚明)
(責任編輯:龔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