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大車企爭相發布產銷數據快報,2024年我國汽車產銷雙超3100萬輛已無懸念。這是繼2023年之后,我國汽車產銷再次站穩3000萬量級臺階。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我國汽車產業逆勢而上,產銷量再創歷史新高,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實現量的躍升的同時,我國汽車產業也在加快結構調整步伐。2024年11月14日,我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這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24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雙超1200萬輛,實現跨越式發展,躍上市場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新階段。而2024年8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國內滲透率首次超過50%則表明,國內每售出兩輛汽車就有一輛是新能源汽車。換言之,新能源汽車已從曾經的邊緣產品躍升為市場主流。
值得關注的是,在新能源汽車的強勁驅動下,2024年10月,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占比已超七成。這標志著,自主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此外,繼2023年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后,2024年我國汽車出口有望達到600萬輛。新能源汽車作為我國最具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亮麗的“中國名片”,正在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格局。
我國汽車產業取得令人振奮的成績,既得益于國家果斷作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大決策部署,抓住了歷史機遇、贏得了戰略主動,也得益于各部門齊心協力、主動作為,及時出臺以舊換新等系列支持政策,營造了良好發展環境;既得益于行業企業,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不斷突破技術難題、提升產品性能,獲得了消費者認可,也得益于我們堅持全球分工合作、互促互進,構建了優質高效的國際化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此外,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我國汽車企業拓展市場增量空間提供了支撐,也為容納企業創新試錯成本、行業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厚植了土壤。
不過,我國汽車產業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需要解決。比如,汽車行業大部分企業的日子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好過。其主要原因就是愈演愈烈的價格戰和流量戰,不僅使得大部分車企增收不增利,也在不斷擠壓上下游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多的車企,包括供應商、經銷商呼吁:汽車行業的這種“內卷式”競爭不能再持續下去了。
產業在快速奔跑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適,但不能一直帶病狂奔。前些年我國汽車產業總體上處于后發追趕階段,產業追求的是快速向更高水平躍遷。隨著賽道切換,我國歷史性地走在全球汽車產業技術變革前列,當前我國汽車產業到了必須摒棄一味追求速度與規模,轉而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時候了。
高質量發展,簡言之,就是要從過去的“有沒有”轉向“優不優”,從過去的“快不快”轉向“好不好”。對汽車產業來說,一個很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要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和可持續發展,包括構建起整車廠與上下游供應商、經銷商“有利可圖”、相生共益的產業生態。
汽車產業是一個國家先進制造業實力的重要標志,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具有體量大、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影響面廣、消費占比高等特點,對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和擴大內需,以及提升社會勞動者收入分配水平,都具有風向標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講,扎實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經濟版圖中的權重占比和品牌形象,使得全產業鏈能夠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贏,這不僅是行業領軍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 (作者:楊忠陽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馬瀚明)